简单介绍信息安全的学术交流、重要特点和趋势
传统的国家安全中,有能力对国家的军事和政治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是国家的敌对国家和敌对组织,并且一个而国家非常清楚地知道谁对其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如果一个国家受到了攻击,也能很快确定攻击是由谁发动的,进而采取有针对的措施。但是,在国家生活日益信息化的今天,上述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安全攻击源河安全防范对象的模糊性、多元化和广谱化,使学术交流安全界限的确定十分困难,并向安全防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由于在学术交流信息社会中,公用和私人网络互联,军用和民用网络互连,各国之间的网络都已联为一体,各类用户数量极大,你很难搞清进攻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也很难搞清楚某次进攻竟应算是犯罪活动,还是战争。比如说,一个弱国,可以收买个人或犯罪团伙,对强国发动战略信息战进攻,可是你却找不到主使者。总而言之,你很可能不知道在被攻击,被谁攻击,或谁在主使。信息时代对信息安全威胁的范围更加广阔。特别困难的一个方面是从国家到个人的潜在攻击者的多样性。例如跨国犯罪团体,恐怖主义组织,分裂主义集团和信徒在内的非国家行为者们都能够获得信息战武器或是雇佣信息战杀手。
与政府行为相比,对它们的攻击可能会难以进行追踪、惩罚和组织。这些日以分散的实体,由信息技术相互联系在一起。当非国家行为者发动攻击时,网络化通信既能增加它们的潜力又能隐藏它们的踪迹,并且信息科技将会产生具有高超科技能力的个人,不可避免的,电子化盗窃、勒索、贪污、数据更改和破坏服务等企图会发生。鉴于以学术交流信息为基础的社会对它们的高度依存度,单个追求自己个人目的的具有超强能力的个人能够改变数据,破坏运作或危机对于国家安全来说至关重要的信息和通讯系统。这样,由于供给的低成本投入,技术手段的易获取胜,必将导致安全隐患源的弥漫性。这就构成了信息安全的重要特点和趋势。 |
- 上一篇:学术交流信息安全的内容按不同类型的分类介绍 2013/10/24
- 下一篇:信息安全的全球覆盖性和无一幸免,方便与危害同时存在 201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