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战主要通过以下手段实现:窃取国家最高决策层或军事要害部门的机密文件、敏感数据、网络口令等,获取可靠情报;直接侵入保密信息的存放地址,销毁或修改网络上的机密信息资源,达到破坏信息资源和扰乱指挥系统的目的;阻塞地方信息流,使敌方指挥系统无法收集信息,无法下达军令,中枢控制系统“耳、目”闭塞;污染敌方信息流,释放欺敌信息,使敌方指挥系统收到的信息真假难辨,无法决策,或做出错误决策;集中攻击敌方信息系统关键结点,撕裂、肢解敌方统一的信息网,破坏敌方的信息集成;深入敌方网络内部,安置木马、病毒、逻辑炸弹或通过电子间谍源源不断地向一方提供对方的商业秘密信息情报,或在战机成熟时引爆病毒,使敌方指挥控制中心瘫痪。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使用多种计算机病毒,实施网络攻击,使北约军队的一些网站被垃圾信息阻塞,北约的一些计算机网络系统曾一度瘫痪。北约一方面强化网络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实施网络反击战。美国中央情报局利用因特网彻底干扰了南联盟的军、警和秘密警察通讯网,南联盟的指挥系统一片紊乱,米洛舍维奇在紧要关头无法有效地指挥军警;中央情报局还精心设计了一种被称为“AF-99”的计算机病毒,由塞浦路斯进入贝尔格莱德,直接侵入米洛舍维奇的电脑系统,修改相关数据使之完全瘫痪;北约还将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注入南联盟军队计算机网络系统,致使南联盟军队防空系统陷于瘫痪。
网络信息战在海湾战争中第一次被成功运用,随后在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例如,在海湾战争爆发前夕,美国中央情报局获悉,伊拉克采购了供防空系统使用的新型打印机,准备偷运到巴格达,随即派特工偷偷用一块固化病毒芯片(一种“逻辑炸弹”)与打印机中的同类芯片调了包。美军在战略空袭发起前,以遥控手段激活病毒,使其从打印机窜入主机,造成伊拉克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发生错乱、工作失灵,致使防空系统中的预警和C31系统瘫痪,为美军顺利实施空袭制造了有利条件,伊拉克军队则遭受重创。